内蒙古地区不同消费水平的生态足迹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5
作者
杨光梅 [1 ]
闵庆文 [2 ]
机构
[1] 上海市综合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内蒙古; 可持续消费;
D O I
10.16822/j.cnki.hitskb.2007.04.023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内蒙古地区消费质量的提高导致对草地、林地的生态占用显著增加,对耕地的生态占用下降;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使能源生态占用及建筑用地生态占用均增加;随着政府加强生态建设以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原因,生态承载力提高,但是区域消费生态足迹需求提高速度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加速度,从而出现生态赤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人口规模增大与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消费规模扩大,从而导致支撑消费品生产所需的生态空间继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冲击产生放大效应。在不加剧生态资源压力的前提下提高消费质量,必然需要从传统的线性的消费模式向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J].
杨振 ;
牛叔文 ;
常慧丽 ;
刘正广 .
经济地理, 2005, (04) :542-546
[2]   中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系统占用的比较分析——以泰州、商丘、铜川、锡林郭勒为例 [J].
闵庆文 ;
李云 ;
成升魁 ;
刘寿东 ;
余卫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86-292
[3]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J].
刘宇辉 ;
彭希哲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57-2262
[4]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梁继业 ;
郝翠晔 ;
邢恩德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4-28
[5]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6]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their effects on land required for food[J] . P.W Gerbens-Leenes,S Nonhebel.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2 (1)
[7]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
Wackernagel, M ;
Onisto, L ;
Bello, P ;
Linares, AC ;
Falfán, ISL ;
García, JM ;
Guerrero, AIS ;
Guerrero, CS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3) :37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