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蝉(C.atrata Fabricius.)主发声器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2
作者
蒋锦昌
陈浩
徐慕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黑蝉; 主发声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给出了黑蝉主发声器(发音肌(SMc)和发声膜(SM))的动力学特性和调幅脉冲列(AMPT)的产生机制。SMc的动作过程为准简谐收缩运动,其无声和发声收缩运动的振幅分别约17.2和29.4μm,动态发声效率约17%。SM的无声运动为准简谐振动,振幅约7.81μm。SM的发声运动为复合振动,振幅约12.66μm。鸣声的每个单音节中的AMPT1,2,3分别由SM上半部3条长肋的受激振动(V1,2,3)所产生。V1,2,3的峰值分别比AMPT1,2,3的第一高峰脉冲提前0.156ms。SM下半部膜结构主要是传输SMc的收缩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494 / 5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MECHANISMS OF SOUND-PRODUCTION AND MUSCLE-CONTRACTION KINETICS IN CICADAS [J].
YOUNG, D ;
JOSEPHSON, RK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83, 152 (02) :18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