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合作与理性的不合作——山西省榆社县两个合作社不同命运的政治经济学透视

被引:17
作者
邓宏图
马太超
徐宝亮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交易成本; 农业合约; 组织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42 [经济联合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理性既可能诱发经济主体间的合作,也可能诱使交易各方选择不合作,二者的分界点在于交易成本的不同。本文发现,环境参数(地权约束、资本约束等)和交易维度(交易品自然属性、交易频率等)及其不同组合(和相互作用)将决定缔约各方选择集合的大小。给定环境参数,不确定性、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贸易(交易)半径、产品的自然属性等因素及其相关组合会直接影响交易性质并决定(潜在的)交易成本的大小,这意味着缔约双方或多方要通过缔结相应的合约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经营风险。缔约各方对潜在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不同反应会导致不同的缔约结构,有的缔约结构是有效率的,而有的缔约结构则缺乏效率。需要强调的是,理性诱导下的合作与不合作,都是在交易成本约束下的最优选择,都具备经济学意义上的合理性,但是,它们所蕴涵的经济绩效却截然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