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产业调整效应评估

被引:4
作者
刘瑞
高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传统产业; 效益评估; 阈值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传统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层面选取产业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就业弹性、收入弹性、研发强度、单位产出能耗、废水治理率、废气治理率和固体废物倾倒率13个指标,运用阈值法,对中国传统产业中的钢铁、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业六大产业调整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估分析,发现我国传统产业在2008—2012年整体呈波动恶化的趋势,调整效应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要求,加速向制造强国迈进。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07
[2]   我国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价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J].
钱争鸣 ;
陈伟彦 .
统计研究, 1999, (07) :49-52
[3]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建 [J].
俞肖云 .
统计研究, 2003, (03) :14-19
[4]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在中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王敏 ;
王卓甫 ;
肖建红 ;
付强 ;
赵小勇 ;
邢贞相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7, (04) :623-626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工业经济效益评价 [J].
王成 ;
王世波 ;
郑继兴 .
商业时代, 2011, (23)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