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

被引:8
作者
李雁冰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上海邮编
关键词
教育目的; 实践观; 平民化自由人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理想的人格形象是规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之一。教育思想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 ,都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人格形象的理想追求。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 ,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应该是“平民化自由人格”
引用
收藏
页码:2 / 7+57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教育学视界”辨析.[M].陈桂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冯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  
历史与实践.[M].张汝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  
再论教育目的.[M].(英)怀特(White;John)著;李永宏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6]  
民主主义与教育.[M].(美)杜威(Dewey;J.)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M].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8]  
逃避自由.[M].[德]弗罗姆(Fromm;E·) 著;陈学明 译.工人出版社.1987,
[9]  
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M].欧阳谦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10]  
人的问题.[M].[美]杜威(Dewey;·J·) 著;付统先;丘椿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