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湿热因素对大鼠胃肠黏膜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吕冠华 [1 ]
包永欣 [2 ]
劳绍贤 [3 ]
机构
[1] 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
[2] 解放军第医院
[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中医病机; 胃黏膜/化学;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目的:模拟中医病因探讨内外湿热因素对大鼠胃肠黏膜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外部湿热组采用人工气候箱方法,温度(32±2)℃,相对湿度95%;内部湿热组应用高脂高糖饮食,即20%蜂蜜水自由饮用,配合白酒与油脂隔日交替灌胃;脾胃湿热证组前10天同内部湿热组,后5天放入人工气候箱。应用放免方法检测胃肠黏膜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结果:内外湿热因素对胃肠组织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增减不一,甚至出现两种相反的影响结果。脾胃湿热证组大鼠综合两种施加因素,胃组织胃泌素水平上升,胃动素变化不大,肠组织胃泌素水平下降,胃动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其结果并不是两种结果简单的叠加或抵消。结论:内外湿热因素对胃肠黏膜胃泌素、胃动素变化的影响可能是胃肠运动消化吸收紊乱的一种体现。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8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明清时期四类脾胃湿热证方药分析 [J].
翁晓红 ;
肖林榕 ;
杨雪梅 ;
杨春波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 (06) :372-374
[2]   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部分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变化 [J].
慕澜 ;
魏连波 ;
罗炳德 ;
李学 ;
佟丽 ;
陈育尧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3, (05) :262-263
[3]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的研究 [J].
郭明阳 ;
阎翔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1) :33-36+63
[4]   中医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实验的研究 [J].
王瑾 ;
陈宜鸿 ;
赵志玲 .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2, (04) :209-211
[5]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J].
常小荣 ;
严洁 ;
林亚平 ;
易受乡 ;
刘辉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1, (01) :5-5
[6]   季节变化对复发性胃炎及HP感染特点分析 [J].
张月玲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 (07) :45-46
[7]   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及清热祛湿法机理的探讨 [J].
吴仕九 ;
杨运高 ;
杨钦河 ;
佟丽 ;
刘立 ;
陈江华 ;
陈育尧 .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9, (02) :65-67+5
[8]   关于外感湿邪致病机理的研究 [J].
张六通 .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1) :5-6
[9]   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附400例资料分析 [J].
杨春波 ;
黄可成 ;
肖丽春 ;
陈寿菲 ;
杨永升 .
中医杂志, 1994, (07) :4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