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别造山带碰撞后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14
作者
周文戈
张本仁
杨巍然
赵志丹
谢鸿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深部室!贵阳,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秦岭-大别造山带;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98.06.004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中酸性火山岩是由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物质的混合物经过多种过程(部分熔融、分离结晶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结合野外地质产状和同位素热年代学资料,作者认为研究区中、新生代火山岩产出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中。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2]   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后热演化史的初步研究 [J].
李齐,陈文寄,马宝林,王清晨,孙敏 .
地震地质, 1995, (03) :193-203
[3]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 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9)
[4]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时代的探讨 [J].
申浩澈,康维国,梁万通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4, (01) :22-27
[5]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J].
刘育燕 ;
杨巍然 ;
森永速男 ;
足立泰久 ;
米泽隆文 ;
安川克已 .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04) :17-21
[6]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 [J].
刘育燕 ;
杨巍然 ;
森永速男 ;
足立泰久 ;
杨志华 ;
安川克已 .
地球科学, 1993, (05) :635-641+672
[7]   中国三大地块的碰撞拼合与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J].
马醒华 ;
杨振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4) :476-488
[8]   东秦岭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丁毅 ;
王松产 .
河南地质, 1993, (02) :112-118
[9]   华南与扬子板块早三叠世分隔的古地磁学初步证据 [J].
陈海泓 ;
孙枢 ;
李继亮 ;
许靖华 ;
Friedrich Heller ;
Jon Dobson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06) :537-539
[10]  
华北与扬子板块志留—泥盆纪对接的沉积地球化学证据[J]. 高山,张本仁,谷晓明,谢千里,郭孝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