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协调:探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博弈——以俄远东输油项目为例

被引:8
作者
朱光强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关键词
能源合作; 输油管线; 博弈; 中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6.22 [石油、天然气工业];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摘要
2009年2月17日,被称为"贷款换石油"的中俄大型输油项目终于敲定。这标志着两国间长达15年的石油博弈终于突破了重重困境,有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结局。回首中俄两国15年间围绕远东石油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博弈,每一轮谈判都是一场事关国家利益的针锋相对,每一份协议的签订都体现了双方寻求双赢的妥协。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以俄远东输油项目为例,从输油管线之争及石油定价机制谈判等几个方面,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提炼双方博弈策略的精髓,发掘竞争背后蕴藏的合作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今后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向依旧是"博弈—困境—协调"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2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解析俄罗斯石油管线泰纳线的定局 [J].
张忆南 ;
相征 .
西伯利亚研究, 2007, (01) :23-26
[2]   从中俄石油管道项目“安大线”的夭折看中日能源战略竞争 [J].
徐世刚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34-38
[3]   俄国决定修筑“泰纳线”的启示 [J].
周永生 .
国际论坛, 2006, (01) :21-25+79
[4]   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兼论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启示 [J].
罗英杰 .
国际经济评论, 2005, (04) :55-59
[6]   “泰纳线”考验中国能源战略 [J].
陈支农 .
中国石化, 2005, (02) :51-52
[7]  
美国专家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能源关系——中、俄能源合作关系濒临崩溃,中国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J]. 丁晓红.国土资源情报. 2005(01)
[8]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与外交[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袁新华, 2007
[9]  
能源安全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陈元, 2007
[10]  
俄罗斯重新崛起[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姜琦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