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195
作者
李红
曾凡刚
邵龙义
时宗波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特性; 健康效应;
D O I
10.16241/j.cnki.1001-5914.2002.01.061
中图分类号
X503.1 [对人体的危害];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指明了有关可吸入颗粒物 (PM10)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空气动力学行为、在人体呼吸道中的转归等方面的特性 ,依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毒理学试验和人体临床观察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此类研究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太原市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与DNA的结合反应 [J].
郭栋生 ;
袁小英 ;
张志强 .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01) :5-7
[2]   中国城市气溶胶危害评价 [J].
车凤翔 .
中国粉体技术, 1999, (03) :7-13
[3]   不同粒径颗粒物对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J].
原福胜 ;
马亚萍 ;
赵五红 .
卫生毒理学杂志, 1999, (02) :59-60
[4]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 张大年.上海环境科学. 1999(04)
[5]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 张大年.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4)
[6]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赵伦 .
山东环境, 1997, (01) :44-45
[7]   有关气溶胶吸入危害的研究 [J].
周伟,叶舜华 .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6, (04) :253-255
[8]  
烟雾警报[M]. 科学出版社 , (英)德利克·埃尔森(DerekElsom)著, 1999
[9]  
AirpollutionandmortalityresultsfromastudyofSan tiago,Chile .2 OstroB. ExposAnal.Environ.Epidemiol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