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胶质的基因型差异与成因及育种中利用的研究Ⅲ.苎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郭清泉
胡日生
孙焕良
杨瑞芳
周清明
李利良
李罗先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湖南长沙
[2] 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湖南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苎麻; 基因型; 胶质含量;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D O I
10.13331/j.cnki.jhau.2001.04.006
中图分类号
S563.1 [苎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解苎麻胶质中各种成分的代谢机理 ,研究了 2 5份苎麻品种胶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植株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关系 .根据电泳图谱中 POD酶带的数目、迁移率和酶活性 ,将供试品种分为 4类 :仅第二酶带 (Rf=0 .5 4)活性强的为第 类型 ,仅第三酶带 (Rf=0 .5 9)活性强的为第 类型 ,第 类型的上述两条酶带活性均较强 ,第 类型则此二酶带活性均较弱 .苎麻胶质及胶质各组分的含量均以第 类型品种最高 ,第 类型品种最低 ,第 , 类型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PO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0 .2 75 - 0 .0 18x(r=0 .80 1* * ) .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枣树叶片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变化 [J].
张惠梅 ;
胡喜来 ;
不详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02) :26-29
[2]   中国大麦酯酶同工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J].
孙立军,高吉寅,关建平 .
作物品种资源, 1995, (02) :1-5
[3]   苎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演化的初步研究 [J].
胡能书 ;
朱泽瑞 ;
郭清泉 ;
李宗道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1, (01) :73-77
[4]   苎麻酯酶同工酶亲缘关系的初步研究 [J].
胡能书 ;
朱泽瑞 ;
郭清泉 ;
李宗道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0, (01) :65-70
[5]   利用生化指标预测苎麻产量品质的研究 [J].
尹邦奇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9, (S1) :25-33
[6]   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分析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附视频 [J].
唐守伟 ;
罗素玉 .
中国麻作, 1988, (04) :24-28
[7]   利用同工酶研究栽培植物分类及起源中的若干问题 [J].
成锁占 ;
杨文衡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2) :101-106
[8]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能书,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