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生物礁岩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8
作者
罗建宁
朱忠发
谢渊
冯心涛
叶和飞
李永铁
沈启明
童箴言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生物礁岩; 沉积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三叠纪—白垩纪 ,特提斯海域内发育有大量的生物礁岩 ,羌塘盆地内亦广泛发育。生物礁沉积序列可划分为 4类 :(1)浅滩相生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礁岩→开阔台地相泥晶灰岩→斜坡相角砾岩 ;(2 )开阔台地相灰岩→生物礁岩→局限台地相白云质灰岩 ;(3)浅滩相生屑灰岩→滨岸相碎屑岩 ;(4)潮坪相粉砂岩、泥灰岩→潮坪砂坝生屑灰岩→生物礁岩→潮坪砂坝生屑灰岩→潮坪相泥灰岩。生物礁岩可分为骨架岩、障积岩与粘结岩 3种成因类型。成岩作用有重结晶、胶结、压实、压溶与破裂、溶蚀作用等。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裂隙与溶蚀孔、缝三类。晚三叠世造礁生物主要为珊瑚和藻类 ;中晚侏罗世以珊瑚礁与海绵礁为主。生物礁岩以海进体系为主 ,高位体系域也有发育 ,低位体系域中少见。可分为珊瑚礁、海绵礁、藻礁和层孔虫礁。南羌塘坳陷西部以珊瑚礁为主 ,东部以海绵礁为主 ;北羌塘坳陷西部为藻类珊瑚礁、层孔虫礁 ,台地内部有珊瑚礁、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地边缘礁和台地内部礁 ,前者分布规模大 ,在地震剖面上也有明显的反映 ,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生物礁的发育状况受全球海平面升降所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质.[M].赵政璋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2]  
青藏高原地层.[M].赵政璋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3]  
中国生物礁与油气.[M].范嘉松主编;.海洋出版社.1996,
[4]  
西藏阿里地质.[M].郭铁鹰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5]  
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M].曾鼎乾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6]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刘宝;曾允孚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
[7]  
Phanerozoic reef evolution: Basic questions and data base.[J].Erik Flügel;Erentraud Flügel-Kahler.Facies.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