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法治及其构架——兼议《审计法》修改与审计结果报告权

被引:21
作者
张立民
陈小林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审计法治; 审计目标; 审计法; 审计结果报告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39 [审计];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1 ;
摘要
文章从依法治国思想出发 ,尝试构建一个审计法治建设的理论框架 ,并利用理论框架分析我国《审计法》存在的不足。文章指出 :《审计法》应调整审计目标 ;合理配置审计机关权力 ,强调审计机关的强制措施权和修改部分法律责任内容 ;科学设置审计组织制度 ,保证审计组织制度与审计权力行使和审计目标实现相一致 ;明确审计结果报告权 ,提高政府审计透明度和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修改《审计法》的八个理由 [J].
柴楠 .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3, (06) :37-40
[2]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J].
项俊波 .
审计研究, 2001, (06) :18-23
[3]   关于我国审计制度特色的一些思考 [J].
吕培俭 .
审计研究, 2001, (06) :5-6
[4]   试论我国审计制度的构建与创新 [J].
李齐辉 ;
吕先锫 ;
许道俊 ;
刘新琳 .
审计研究, 2001, (02) :34-39+56
[5]   审计法实施中的问题 [J].
张序述 .
审计理论与实践, 1999, (12) :16-17
[6]   海峡两岸审计法的比较研究 [J].
周恺 ;
倪国爱 ;
杨新民 .
审计研究, 1999, (03) :42-49
[7]   法治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J].
马小红 .
法学研究, 1999, (02) :20-31
[8]   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 [J].
孙笑侠 .
法学研究, 1998, (01) :14-24
[9]  
国际比较审计.[M].萧英达等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0]  
政府审计法律理论与实务.[M].魏礼江等著;.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