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温远光,刘世荣
机构
[1] 广西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物候期,地理分布,数学模型,生产力,杉木,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70.3 [];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广泛收集杉木物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寻求生产力与生长期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揭示了杉木物侯期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杉木主要物候期地理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指出杉木生长期长度与生产力呈二次曲线关系,主梢生长期在200-250天时(中带,生产力较高,为8—18t/ha·a:主梢生长期高于250天(南带)或低于200天(北带),生产力较低,为3—8t/ha·a。这是杉木的生态遗传性和产区的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及模型的研究[J]. 温远光,罗天祥,梁宏温.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S2)
[2]   里骆林区杉木生态物候学的初步研究 [J].
温远光 ;
黄承标 ;
梁宏温 .
生态学杂志, 1987, (06) :10-16
[3]   贵州杉木物候期及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J].
贵州省杉木物候观察协作组 ;
钟远春 .
贵州林业科技, 1983, (03) :1-9
[4]  
杉木[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吴中伦 编, 1984
[5]  
数理统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北京林学院 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