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26
作者
牟雪洁 [1 ]
赵昕奕 [2 ]
饶胜 [1 ]
黄琦 [1 ]
柴慧霞 [1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屏障区; 生态系统结构; 动态变化;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5.108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2000,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屏障区内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2)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均有增加或减少,其中湿地增加2660.9 km2,草地减少1377.5 km2,城镇面积增加224.6 km2,农田面积减少163.4 km2,荒漠减少1388.5 km2;3)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农田类型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湿地等生态用地,2000—2010年城镇面积以2.88%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增加,农田面积以0.64%的年均速率持续减少,而湿地年均增长率仅为0.44%;4)生态系统类型整体转移量较小,仅为整个研究区的0.5%,其中草地→湿地、荒漠→湿地的转移量最大,两个转移方向的总转移比例达到69%;5)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其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人口与GDP的急速增长导致城镇不断扩张,其深层次原因是工矿业的发展,载畜量增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但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9 / 286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