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的凝聚力模式

被引:46
作者
史培军 [1 ,2 ,3 ]
汪明 [1 ,3 ]
胡小兵 [1 ,3 ]
叶涛 [1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风险防范; 凝聚力模式; 协同效能; 综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1 [环境与环境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综合风险防范"凝聚力"概念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的"凝聚力"基本原理、凝聚力形成中的协同效能、凝聚力实现手段、凝聚力优化对提高系统抗打击能力的作用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凝聚力"的科学内涵,并初步建立了"凝聚力"的模式,以期完善现有综合风险防范理论体系。结果表明:协同宽容、协同约束、协同放大和协同分散四个基本原理阐述了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凝聚力在协同运作上的四种表现,同时也是凝聚力在"凝心"和"聚力"具体问题上的4种优化目标的阐释;凝聚力模式将四个协同原理及其优化目标转化为社会认知普及化、成本分摊合理化、组合优化智能化、费用效益最大化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了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产生的共识最高化、成本最低化、福利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运用复杂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方法,通过设计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表达,验证了随着系统凝聚力的提高,系统抵抗局部和全局打击的能力均得以增强,而且,可通过优化社会—生态系统中节点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提升系统凝聚力的目的;凝聚力模式补充了灾害系统中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等概念在阐释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问题上存在的缺陷。
引用
收藏
页码:863 / 8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5) :1-9
[2]   全球环境变化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研究 [J].
史培军 ;
李宁 ;
叶谦 ;
董文杰 ;
韩国义 ;
方伟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4) :428-435
[3]   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 [J].
史培军 ;
王静爱 ;
陈婧 ;
叶涛 ;
周洪建 .
地理学报, 2006, (02) :115-126
[4]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6) :1-7
[5]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3) :1-9
[6]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1996, (04)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