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近40年来白洋淀湿地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25
作者:
王京
[1
,2
]
卢善龙
[1
]
吴炳方
[1
]
闫娜娜
[1
]
裴亮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湿地;
土地覆被变化;
CORONA影像;
白洋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4 [沼泽];
P237 [测绘遥感技术];
学科分类号:
1404 ;
摘要: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现存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典型的内陆湿地。最近40年,白洋淀湿地出现了水面萎缩、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1964年CORONA侦察卫星影像、1974年和1983年Landsat MSS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对白洋淀湿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1964年为407.3km2,2002年缩减到274.63km2。湿地水面起伏变化大,1964年水面较宽,为346.75km2;到1974的10年间,减少到94.65km2,1983年和2002年水面继续变窄,水面面积分别为67.27km2和46.86km2。引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包括降雨量的减少、蒸发量的增大、城市发展用水增大、不合理土地利用开发和上游水库、引水工程修筑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292 / 230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