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国:新型城镇化、深度城市化和新四化

被引:19
作者
邵宇
王鹏
陈刚
机构
[1] 东方证券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口; 财政; 财政金融; 深度城市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镇化道路; 城市管理体制; 户籍制度; 新四化;
D O I
10.19895/j.cnki.fdr.2013.01.00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全国城镇化规划草案已经基本成型,拟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六大指导原则,其围绕"三纵两横(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发展城市群和中小城镇、放宽中小城镇户籍的理念恰与我们的判断一致。我们的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化率的提高,其更重要目标是发展"三纵两横"超级城市群(尤其是60万人口以上县、中心镇等中小城市群),特别关注"半城市化"农民工的市民化,存量的深度城市化是我们的关注重点也是爆发增长的突破点,然后才是增量城市化。新型城镇化主要由以下六个支撑:(1)产业产能合理再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重新布局——三纵两横:沿海产业升级转型,布局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包括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中部布局产业承接转移黄金十字架;西部布局能源和地缘中心;贯通以现代交通体系,包括高铁、重载货运铁路、高速公路网、油气管网、智能电网等。(2)户籍制度改革——放开二线城市及一线城市周边卫星城镇户籍制度,给予已经转移至城镇的农民工市民身份的确认,并吸引农村人口进一步的转移,同时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均等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3)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城市土地供应、降低房价,提高农民土地补偿,同时,盘活农业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将中国农业向集约化发展。(4)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地方"土地财政"的困境,推进财权事权合理划分,完善房产税扩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推广等。(5)城市管理体制和能力升级——提高城市化质量,防止"贫民窟"出现,包括加强交通、水、电、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拥堵、完善城市管网,节能建筑换环保等等。(6)农业现代化——城镇以外,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产农田,农业经营体制转型,统一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当然,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也将面临众多的挑战与障碍,主要在于贫民窟隐忧、老龄化挑战和资金来源三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7
页数:3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http://kuaixun.stcn.com/2012/1226/1020359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