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性肝病胃粘膜的改变探讨中医“肝病传脾”理论的意义

被引:14
作者
崔丽安
张俊富
陆伟
曹延哲
郭卉
机构
[1] 天津市肝病研究所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胃粘膜; 食道静脉; 肝病传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慢性肝病患者胃粘膜等的改变泉探讨中医“肝病传脾”理论的意义。方法:对115例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指定专人辨证分型,按常规检测肝病有关指标,并作胃镜检查,部分病例作肝穿刺检查。结果:93.9%的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炎症及溃疡改变。随着肝病患者病情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加重,胃粘膜的病变范围及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也逐渐扩大和加重。结论:胃粘膜和食道静脉的改变是“肝病传脾”理论的病理学基础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肝硬化患者的胃粘膜病变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J].
吴艳环 .
内镜, 1994, (06) :367-368
[3]   从肝损伤大鼠胃电改变认识中医脏腑学说(摘要) [J].
袁铮 ;
王敬琪 ;
刘淑珍 ;
苏玉山 ;
张秉洁 ;
王文德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05) :297-297
[4]  
慢性肝病与胃粘膜损害:幽门弯曲菌与氨的关系[J]. 魏文彬.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