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小嵩草草甸牦牛优化放牧强度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董全民 [1 ]
赵新全 [1 ]
马玉寿 [2 ]
王启基 [1 ]
施建军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物类群; 地上生物量; 优良牧草; 草地质量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高寒小嵩草草甸牦牛放牧强度试验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下各植物类群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的地上生物量之间差异极显著,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百分比组成之间差异极显著,禾本科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的百分比组成之间差异显著,而且禾本科和莎草科(除对照外)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及其百分比组成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杂类草的变化与之相反;(2)优良牧草比例和草地质量指数与放牧强度之间均呈负相关,而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之间呈正相关;(3)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建立植被变化度量指标,认为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小嵩草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系数的变化和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与牦牛生产力没有明显的联系,不能反映草场植被放牧价值的变化,只能指示植物群落整体的相对变化程度;牦牛的放牧强度约为1.86头/hm2是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场可持续生产而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110 / 21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成因与恢复 [J].
尚占环 ;
龙瑞军 .
生态学杂志, 2005, (06) :652-656
[2]   甘南高寒湿地草地放牧系统管理的AHP决策分析及生态恢复对策 [J].
岳东霞 ;
李文龙 ;
李自珍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2) :248-253
[3]   草地放牧适宜度理论及牧场管理策略 [J].
董世魁 ;
江源 ;
黄晓霞 .
资源科学, 2002, (06) :35-41
[4]   草原放牧系统持续管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及放牧率对草-畜系统影响分析 [J].
李永宏 ;
陈佐忠 ;
汪诗平 ;
黄德华 .
草地学报, 1999, (03) :173-182
[6]   放牧草地群落的冗余与补偿 [J].
张荣 ;
杜国祯 .
草业学报, 1998, (04) :14-20
[7]   甘南亚高山草甸人工草地的演替和质量变化 [J].
杜国祯 ;
王刚 .
植物学报, 1995, (04) :306-313
[8]   祁连山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J].
李自珍 ;
赵松岭 .
中国草地, 1989, (03) :25-31
[9]  
卢德勋主编.动物营养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