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邻近地区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变化与辐射影响的研究

被引:26
作者
王卫国
吴涧
刘红年
郭世昌
陈新梅
罗燕
机构
[1]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
[2]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污染排放; 对流层臭氧; 辐射强迫; 气候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1.3 [大气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双向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系统,研究了中国与邻近地区人为污染排放引起对流层臭氧变化和产生的辐射强迫。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含量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北方的影响不如南方显著,西部的季节变化稳定且小于东部,内陆污染地区各季节臭氧柱含量的变化量均较高。对整个模拟区域而言,臭氧变化量的年平均值为30·928DU,春季最大为32·168DU,而空间分布变化在12~38DU之间。臭氧变化量对北方地区辐射的影响较小,而对低纬和华东地区影响较大,臭氧变化量引起的晴空地气系统短波辐射强迫、长波辐射强迫的平均值分别是0·185W·m-2和0·464W·m-2,标准化短波辐射强迫与净辐射强迫值为0·006W·m-2·DU-1和0·021W·m-2·DU-1。气候反馈过程对对流层臭氧含量的影响范围在-0·470~0·752DU之间,包含气候反馈过程的区域年平均臭氧变化量是30·942DU。在气候反馈条件下,臭氧变化量的短波和长波辐射强迫分别是0·249W·m-2及0·482W·m-2,标准化的短波与净辐射强迫值为0·008W·m-2·DU-1和0·024W·m-2·DU-1。臭氧变化量导致地表温度的变化范围在±0·80K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734 / 74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我国对流层臭氧增加对气温的影响
    吴涧
    蒋维楣
    刘红年
    汤剑平
    王卫国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3, (02) : 132 - 142
  • [2] 大气化学基础[M]. 气象出版社 , 秦瑜, 2003
  • [3] Evolution of tropospheric ozone radiative forcing
    Stevenson, DS
    Johnson, CE
    Collins, WJ
    Derwent, RG
    Shine, KP
    Edwards, JM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98, 25 (20) : 3819 - 3822
  • [4] Past and future changes in global tropospheric ozone: Impact on radiative forcing .2 Brasseur G P,Kiehl J T,Muller J F,et al.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