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四川盆地白垩纪半咸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18
作者
:
李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李玉文
机构
: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来源
:
地质论评
|
1979年
/ 01期
关键词
:
四川盆地;
层位;
灌口组;
夹关;
红层盆地;
有孔虫化石;
介形虫;
半咸水;
D O I
:
10.16509/j.georeview.1979.01.002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我国除西藏、新疆、台湾以外的白垩纪红层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就在前几年,当笔者在这类地层中发现了少量与海水有关的介形类时,也没敢定作海相或半咸水相类型,而依旧套用淡水类型名称。直到近年,感到不少介形类似乎都与海水有联系时,我们才开始在这些地层中寻找有孔虫化石。1978年3月,我们在四川盆地四个地方的上白垩统灌口组的介形类分析样品中找到了大量的有孔虫化石,及与之共生的丰富的半咸水介形类。后来,在其他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87 +87-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松辽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化石[M]. 科学出版社 , 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 著, 1976
←
1
→
共 1 条
[1]
松辽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化石[M]. 科学出版社 , 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 著, 197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