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与下伏地层沉积间断的确立及意义

被引:24
作者
付修根
王剑
汪正江
陈文西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晚三叠世风化壳; 沉积间断; 那底岗日组; 羌塘盆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3.006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藏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呈近东西带状展布,下部主要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流纹岩、玄武岩,上部主要为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生物碎屑泥灰岩。笔者等野外调查中首次在下伏的上三叠统肖茶卡组顶部发现古风化壳,结合在那底岗日组底部识别出来的不同底界类型和底砾岩特征,证实那底岗日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早期磁性地层研究中也曾发现了该沉积间断的存在,间断时间被认为约2Ma。运用已有的生物地层资料确定肖茶卡组地层的沉积时间(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从而推测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略晚于这个时间,很可能早于前人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认识。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可能对研究东特提斯地区的晚三叠世生物绝灭、气候变化以及海退事件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6+435 +4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西藏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及晚三叠世生物绝灭事件研究 [J].
阴家润 ;
蔡华伟 ;
周志广 ;
张翼翼 ;
段翔 ;
谢尧武 .
地学前缘, 2006, (04) :244-254
[2]   四川盆地非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 [J].
孟繁松 ;
陈辉明 ;
李旭兵 .
地层学杂志, 2005, (S1) :565-572+648
[3]   西藏喜马拉雅瑞替阶和赫塘阶菊石组合及其生物年代学对比 [J].
阴家润 .
地质学报, 2005, (05) :577-586+721
[4]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过程 [J].
李勇 ;
王成善 ;
伊海生 .
地层学杂志, 2002, (01) :62-67+79
[5]   塔里木盆地北缘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J].
刘兆生 .
地层学杂志, 1999, (02) :18-28
[6]   羌塘地块北界拉竹龙—西金乌兰—玉树结合带印支期构造环境探讨 [J].
赖绍聪 ;
刘池阳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63-66
[7]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纪孢粉组合 [J].
黄嫔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3, (04) :363-395+479
[8]   四川宝鼎龙硐晚三叠世的孢粉组合 [J].
雷作淇 .
古生物学报, 1986, (02) :129-142+231
[9]   鄂西中生代含煤地层中的孢粉组合 [J].
黎文本 ;
尚玉珂 .
古生物学报, 1980, (03) :201-219+251
[10]  
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M]. 地质出版社 , 王剑等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