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

被引:68
作者
王孟本
机构
[1]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太原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概念; 起源; 内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
学科分类号
08 ; 0830 ;
摘要
"生态环境"这一汉语名词是我国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术语之一,但同时也是较有争议的术语之一。据分析,它在我国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是从俄文"экотоп"和英文"ecotope"翻译而来。但是"生态环境"这一汉语名词目前已经基本脱离了"母体",与"экотоп"和"ecotope"的联系很少。我国已经普遍将"生态环境"与"ecologicalenvironment"作为汉英、英汉双向对照名词。以生物为主体,"生态环境"可以定义为"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以人类为主体,它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子的综合"。这一名词可以作为生态学的规范名词来使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10 / 19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除草剂14C-绿磺隆的环境生态效应及其安全性评价 [J].
陈祖义 ;
程薇 .
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6, (S1) :52-53
[2]   酒泉地区生态环境中天然铀的分布 [J].
杨俊诚 ;
顾八明 ;
完颜玺 .
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0, (S4) :47-48
[3]  
On the Reasons for Distinguishing "Niche; Habitat; and Ecotope"[J] R. H. Whittaker;S. A. Levin;R. B. Root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975,
[4]  
Niche; Habitat; and Ecotope[J] R. H. Whittaker;S. A. Levin;R. B. Root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973,
[5]  
英汉·汉英生物学名词[M]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 科学出版社 2002,
[6]  
生态学[M]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中国植物学史[M] 中国植物学会编; 科学出版社 1994,
[8]  
生态学概论[M] 苏智先;王仁卿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
[9]  
贵州省及其临近地区的蕨类植物生态环境的初步观察[M] 侯学煜著; 科学出版社 1957,
[10]  
俄英中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名词[M]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编订; 科学出版社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