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花后叶面积及产量影响

被引:8
作者
马林 [1 ]
刘建喜 [2 ]
陈乐梅 [1 ]
石书兵 [1 ]
侯东升 [2 ]
黄爱军 [2 ]
机构
[1]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子管理总站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春小麦; 叶面积指数;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常规耕作处理作对照,研究了玉米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和小麦留茬免耕几种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变化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在花后第7天达到最大,峰值在3.45.1,且花后各阶段叶面积指数均为小麦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玉米留茬免耕>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和玉米留茬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44.89%,33.40%,14.58%,产量高低表现为小麦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玉米留茬免耕>传统耕作,各处理间差异在0.05水平上均达到显著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严洁 ;
邓良基 ;
黄剑 .
中国农机化, 2005, (02) :31-34
[2]   不同栽培条件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J].
高聚林 ;
刘克礼 ;
刘瑞香 ;
张永平 ;
张铁山 ;
白立华 ;
杜瑞霞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3) :85-89
[3]   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J].
李朝霞 ;
赵世杰 ;
孟庆伟 ;
邹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4) :79-83
[4]   玉米秸秆覆盖技术的增产效应 [J].
梁菊花 .
中国农技推广, 1998, (02) :42-42
[5]   水稻叶面积指数的普适增长模型 [J].
于强,傅抱璞,姚克敏 .
中国农业气象, 1995, (02) :6-8
[6]   小麦发育动态模拟模型的初步研究 [J].
陈华,张立中,方娟 .
中国农业气象, 1995, (01) :1-4
[7]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J].
安玉麟 ;
李彦 ;
杜刚强 ;
郑文哲 ;
张玉贵 ;
马忠林 ;
周鸿 .
华北农学报, 1992, (02) :1-8
[8]   发挥高原光温优势 提高春小麦光能利用率 [J].
陈集贤 ;
肖瑜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1, (06) :49-53
[9]   水稻少耕撤播试验及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分析研究 [J].
陈友荣 ;
侯任昭 ;
关日强 ;
上官永斌 ;
刘萃杰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5, (01) :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