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回应”:网络条件下的政策参与——基于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个案研究

被引:48
作者
张华 [1 ,2 ]
仝志辉 [3 ]
刘俊卿 [1 ]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选择性回应”; 网络问政; 公众参与; 地方政府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1 [国家机关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当前对中国政策参与的研究中,网络对政策参与的影响渐受重视。文章结合中国的经验和已有研究,根据议程的提出者和制度化程度提出网络参与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三种模式:外压模式(网络偶发事件模式)、动员模式(专题型网络问政)和上书模式(留言板型网络问政)。上述模式中的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制度化水平较高,蕴含着政府和民众在政策参与上的地位的进一步平等化,显现出现有中国制度条件下网络影响政策参与的基本途径。研究对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平台的网民留言和政府政策输出的分析,发现网民留言对政府政策输出的影响在数量上逐渐增加,但也表现出制度化之下的一个悖论:民众提出初步议题转化为政策的比例在增加,同时,回应内容相关性在持续下降。这可能预示着留言版型网络参与下的政策参与和政府回应存在"选择性回应"。"选择性回应"符合以往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解释,预示中国的制度环境仍然是影响政策输出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26+168 +168-169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多源流理论视阈下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议程研究——以上海“钓鱼执法”案为例 [J].
王法硕 .
行政与法, 2012, (03) :19-24
[2]   网络问政平台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分析 [J].
王国华 ;
罗枭 ;
方付建 .
管理现代化, 2011, (05) :36-38
[3]  
数字鸿沟中的政治排斥——以广东省南海区青年网络问政为例[J]. 陈永杰,符锦滔.公共管理研究. 2011(00)
[4]   论在县级政府建立网络问政系统的优势——以浙江天台效能网为例 [J].
魏长青 .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 26 (03) :60-61
[5]   互联网与中国公民社会研究:反思与展望 [J].
郁建兴 ;
刘大志 .
哲学研究, 2011, (05) :108-115+129
[6]   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实践创新 [J].
曹劲松 .
南京社会科学, 2011, (04) :97-103
[8]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作用分析——以“邓玉娇案”为例 [J].
徐敬宏 ;
宫哲 ;
李慧慧 .
学习与实践, 2010, (07) :78-82
[9]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J].
王达梅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7 (04) :67-71
[10]   毛泽东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 [J].
王绍光 .
学习月刊, 2009, (23)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