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的工业化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4
作者
剧乂文
李恒
机构
[1]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工业化; 比较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20202 ;
摘要
粮食主产区工业化的实质是地方比较优势发挥、资源要素结构性整合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三者的有机结合。如果粮食主产区遵循农业大省发展的典型道路,则其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强调的是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的时序关联,既强调区域禀赋条件对工业化的影响,更强调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对工农互促内容的强调重点差异,工业化不但不会削弱粮食生产的核心地位,而且提供了传统区域的自主发展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汉代不同农耕区之劳动生产率的考察——以粮食生产为研究中心 [J].
黄今言 ;
温乐平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6, (03) :1-9
[2]   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述评 [J].
任保平 ;
洪银兴 .
学术月刊, 2004, (04) :43-49+77
[3]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 [J].
林毅夫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1) :19-24+79
[4]   中国粮食安全与产业结构协调探析 [J].
吴志华 ;
胡学君 .
现代经济探讨, 2002, (01) :50-52
[5]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J].
林毅夫 ;
蔡昉 ;
李周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5) :4-20+204
[6]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J].
吴桂淑,范静,康晨宇 .
农业经济, 1995, (12) :29-31+13
[7]  
农业现代化[M]. 民族出版社 , 史美兰,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