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红壤地区地形位置和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柳云龙
胡宏涛
不详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3] 杭州
来源:
关键词:
侵蚀红壤;
地形;
利用方式;
土壤物理性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4.01.006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利用方式下的低丘红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和利用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分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对受人为扰动较小的林地和茶园而言,随地形位置的降低,土壤粘粒含量降低,有机质含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土壤通气性均明显增加,而对受人为耕作影响较大的旱地和桔园,其养分含量、土壤结构性质变化没有明显规律。红壤的持水和供水性质也受到影响,坡顶的持水量比坡中和坡底要大,同时由于毛管孔隙数量比例小,土壤难以保证连续快速的水分供应是红壤作物易旱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