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41
作者
何舜辉 [1 ,2 ]
杜德斌 [1 ,2 ]
焦美琪 [1 ]
林宇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ESDA; 溢出效应;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7.07.006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基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利、论文数据测度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揭示2001~2014年中国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创新格局刻有明显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烙印,呈"东-中-西"逐渐衰减的态势,且随着时间推移,东部的压倒性地位进一步强化。(2)基尼系数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整体由极化增长向优化均衡发展的空间过程。东部地区基尼系数维持相对稳定;创新能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却在不断缩小。(3)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创新城市分布具有很强的经济依赖性,广泛分布于发达城市,而中等水平以上的城市呈集聚分布态势,表现出明显的"集群化"特征,与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分布高度吻合。(4)Moran’s I值均为正,并呈不断上升之势,反映了城市间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中部和西部省会城市作为区域性的创新极,对周围城市的创新带动效应并不明显,辐射作用有限。(5)经济基础、人力资本、教育水平、FDI规模、制度因素、基础设施6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形成。其中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大,教育水平和制度因素次之,而FDI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影响相对较小,但仍表现为正向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14 / 10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柳卸林; 高太山; 周江华;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
[2]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M].公安部治安管理局; 编.群众出版社.2011,
[4]   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J].
王俊松 ;
颜燕 ;
胡曙虹 .
地理科学, 2017, 37 (01) :11-18
[5]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 [J].
杜德斌 ;
何舜辉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2) :10-15
[6]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 [J].
段德忠 ;
杜德斌 ;
刘承良 .
地理学报, 2015, 70 (12) :1911-1925
[7]   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谭俊涛 ;
张平宇 ;
李静 .
地理科学, 2016, 36 (01) :39-46
[8]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发展类型及演化趋势 [J].
杜德斌 ;
段德忠 .
上海城市规划, 2015, (01) :76-81
[9]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 [J].
杜德斌 .
科学发展, 2015, (01) :93-97
[10]   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 [J].
吕拉昌 ;
梁政骥 ;
黄茹 .
地理科学, 2015, 35 (01) :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