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初步成果

被引:3
作者
孙彬彬 [1 ,2 ,3 ]
周国华 [1 ,2 ]
魏华铃 [1 ,2 ]
刘占元 [1 ,2 ]
曾道明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入海河流通量; 过滤水; 悬浮物; 活性物质; 迁移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2 [水文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流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查明陆地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是当前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选择了中国东部入海河流中主要的35条河流,分丰、枯水期系统采集了悬浮物、过滤水、底泥等样品,利用河流径流量参数,计算得到了各河流主要重金属及营养元素的年入海通量及陆地河流年入海总通量,确定了各元素水溶态及悬浮物态迁移入海量的比例,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浅海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概念与方法
    周国华
    孙彬彬
    刘占元
    魏华玲
    曾道明
    [J]. 地质通报, 2008, (02) : 182 - 187
  • [2] 甬江流域入海径流量研究
    李文杰
    邵学强
    [J]. 浙江水利科技, 2007, (03) : 53 - 55+59
  • [3] 大辽河口岸线与滩槽平面形态及其演变
    熊敬东
    辛光
    [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 (06) : 39 - 40
  • [4] 长江口入海泥沙通量初步研究
    吴华林
    沈焕庭
    严以新
    王永红
    [J]. 泥沙研究, 2006, (06) : 75 - 81
  • [5] 漠阳江流域近年来水量变化状况浅析
    蔡绪军
    [J]. 广东水利水电, 2006, (01) : 59 - 61+65
  • [6] 黄浦江上游原水水质特征与处理对策
    乐林生
    鲍士荣
    康兰英
    张东
    [J]. 给水排水, 2005, (07) : 26 - 31
  • [7] 长江、黄河悬移载荷粒度组成的比较研究
    潘燕俊
    郭志刚
    杨作升
    范德江
    孙效功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 417 - 422
  • [8] 长江大通站输沙量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应铭
    李九发
    万新宁
    沈焕庭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1) : 83 - 87
  • [9] 鉴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吴超群
    [J]. 广东水利水电, 2005, (01) : 53 - 54
  • [10] 黄河和小清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的估算
    马绍赛
    辛福言
    崔毅
    乔向英
    [J].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05) : 47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