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产承包制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度经济学的解说

被引:3
作者
傅晓
机构
[1]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关键词
技术开发区; 制度经济学; 制度变迁;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3.09.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是中国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逐步积累的结果,既有秩序自发演进的轨迹,也有制度建构的创造。从农村的改革到企业的放权让利再到蛇口工业区和特区的实践,虽然经过了很多反复和曲折,但制度变迁的方向逐步明确,适应新制度的组织形式在旧的组织形式之外运行,新的制度在循环累积的基础上慢慢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也是通过外部力量推进制度变迁的结果,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实质上也是引进现代的微观制度,促进市场制度的完善,进而带动整个制度体系的变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彻底打破了传统计划体制的路径依赖,在中心城市创造了市场机制运行的经济区域。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上级下放的行政权力成了维护市场主体企业权利的权力,而不再是束缚市场主体发育的权力,这样中国的城市改革就摆脱了放权让利、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走上了增量改革、制度示范的轨道。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的全面开放积累了经验,催生了后来的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也催生了浦东的改革和开放。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吴敬琏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  
经济增长理论.[M].(英)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著;周师铭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