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被引:5
作者
姚应平
机构
[1]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D O I
10.19411/j.cnki.1007-8606.2009.02.017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男生与女生在求助与自责这两个应付方式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p=0.01);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理科与文科、工科大学生在自责(p=0.03)、退避(p=0.03)因子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与心理异常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p=0.00)、幻想(p=0.00)、自责(p=0.00)、退避(p=0.00)应付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之间有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J].
阳德华 ;
高和平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03) :283-285
[2]   女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J].
张娴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1) :58-60
[3]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精神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J].
李婕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06) :109-110
[4]   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 [J].
刘贤臣 ;
刘连启 ;
李传琦 ;
马登岱 ;
赵贵芳 ;
杨杰 ;
孙良民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01) :47-49+64
[5]   “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J].
肖计划,许秀峰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04) :164-168
[6]   青少年学生不同个性的应付行为研究 [J].
肖计划,李晶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6, (02) :79-81+113
[7]   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一)紧张性生活事件在正常人群中的基本特征 [J].
郑延平 ;
杨德森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0, (06) :262-267+288
[8]  
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肖沛雄等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