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贫困陷阱”——以西南H村产业扶贫为例

被引:20
作者
李小云
苑军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深度贫困; 产业扶贫; 贫困陷阱; 关键性门槛;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20.02.00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扶贫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诸多限制性因素导致其自身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存在对起始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交织的最低需要,即投入的"关键性门槛"。从长期来看,提高人力资本是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无法实现人力资本短期飞跃的现实情况下,则需要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外来物质资产的介入。西南M县H村展开的扶贫实践表明,用外来物质资产暂时替代人力资本,通过人工干预扶贫措施来实现村庄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结果显示,H村的产业扶贫不仅带来了主营产业收入,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外溢收入,H村采用干预扶贫措施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未采用干预扶贫措施的农户。研究表明外部援助对于深度性贫困群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摆脱深度贫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输血"资源到"造血"功能的转化,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161 +1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全球价值链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湄潭县茶产业扶贫项目的案例分析 [J].
茹玉 ;
肖庆文 ;
都静 .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04) :51-59
[2]   冲破“贫困陷阱”: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 [J].
李小云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18, (14) :6-13
[3]   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 [J].
郭晓鸣 ;
虞洪 .
贵州社会科学, 2018, (05) :142-150
[4]   产业扶贫:在政府行为与市场逻辑之间 [J].
蒋永甫 ;
龚丽华 ;
疏春晓 .
贵州社会科学, 2018, (02) :148-154
[5]   精准识别视角下产业扶贫效果评估 [J].
王立剑 ;
叶小刚 ;
陈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1) :113-123
[6]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1) :9-16
[7]  
结构性贫困:基于收入、消费与社会网络的分析[D]. 高明.中国农业大学. 2018
[8]  
The end of poverty: How we can make it happen in our lifetime[J] . C. Michael Henry.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 . 2006 (2)
[9]  
Chapter 5 Poverty Traps[J] . Costas Azariadis.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