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基于大数据的文化遗产认知分析方法——以北京旧城中轴线为例
被引:12
作者:
杨微石
[1
,2
,3
]
郭旦怀
[4
,5
]
逯燕玲
[6
]
王德强
[4
,5
]
朱映秋
[4
,5
]
张宝秀
[6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5] 中国科学院大学
[6] 北京联合大学
来源: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文化遗产感知;
tf-idf权重;
北京中轴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北京旧城中轴文化遗产为例,利用2012、2015年的相关微博、报刊新闻、学术文献数据,通过提取关键词,抽取词频、tf-idf权重、互信息、后验概率等特征,从群体、时间、空间多个维度分析文化遗产的认知。在人群维度上,通过具有特征性人群的传媒信息,发现不同人群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异同:对于中轴文化遗产核心单元故宫、天安门、天坛的认知相对一致,而对于钟楼鼓楼、太庙、地安门的认识,官方偏向于行政管理,学者偏向于历史价值,大众则偏向于生活化。在时间维度上,提取文化遗产关注程度和认知变化。如相对于2015年,大众对故宫、天安门的关注程度相对提高,对太庙的历史价值认识更为丰富。大众相对于官方和学者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容易发生变化,且对热点事件敏感。在空间维度上,挖掘文化遗产单元之间的认知转移和关联模式,一方面,空间上相连的天安门—正阳门—正阳门大街具有较高的双向认知;另一方面,中轴文化遗产中,故宫、天安门、天坛的后验概率较高,表现出跨空间的认知汇聚模式。基于大数据的认知分析方法,是问卷调查、文献调研、访谈分析等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方式,能够降低数据收集者的主观影响,增加分析维度和效率,有助于发现隐含的知识和模式。本文结论可为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111 / 111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