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分析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抗热性

被引:26
作者
韩利明 [1 ,2 ]
张勇 [1 ]
彭惠茹 [3 ]
乔文臣 [4 ]
何明琦 [5 ]
王洪刚 [6 ]
曲延英 [2 ]
刘春来 [7 ]
何中虎 [1 ,8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2]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5]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
[6]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7] 国营保定农场
[8]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MMYT)中国办事处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热胁迫; 产量; 千粒重; 和面仪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培育抗热性强的品种对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小麦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北方冬麦区53份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于2008—2009年度分别种植在北京、石家庄、衡水、安阳和泰安5点,各点设正常温度和塑料棚热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千粒重可作为抗热性筛选的简易指标。农大189、CA0518和京冬8号的产量和千粒重在正常和热处理环境中均较高,抗热性好;衡观33和CA0736的产量在正常和热处理环境中均较高,但千粒重均表现中等,抗热性较好;农大211、石麦15、济麦22、农大3432和山农2149在正常环境中的产量和千粒重均较高,但在热处理环境中产量和千粒重均较低,抗热性差。53份品种按和面时间和峰值曲线面积可分为强筋、中强筋、中筋、中弱筋和弱筋5大类。热处理使所有类型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增加,峰值带高、8min带高和8min带宽降低,并降低强筋、中强筋和中筋类型材料的和面时间与峰值曲线面积,增加中弱筋和弱筋类型材料的和面时间与峰值曲线面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538 / 15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我国北方小麦干热风危害特征研究 [J].
邓振镛 ;
徐金芳 ;
黄蕾诺 ;
张树誉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0) :9575-9577
[2]   花后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形成的影响 [J].
闫素辉 ;
尹燕枰 ;
李文阳 ;
李勇 ;
梁太波 ;
邬云海 ;
耿庆辉 ;
王振林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6138-6147
[3]   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济南17和豫麦34灌浆期高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 [J].
李浩 ;
张平平 ;
查向东 ;
夏先春 ;
何中虎 .
作物学报, 2007, (10) :1644-1653
[4]   小麦籽粒生长期热效应研究 [J].
张英华 ;
王志敏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3) :8-11
[5]   灌浆期短暂高温对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 [J].
刘萍 ;
郭文善 ;
浦汉春 ;
封超年 ;
朱新开 ;
彭永欣 .
作物学报, 2006, (02) :182-188
[6]   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小麦生产能力的思考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5) :344-348
[7]   高温胁迫对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张平平 ;
何中虎 ;
夏先春 ;
王德森 ;
张勇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5) :129-132
[8]   高温胁迫对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影响 [J].
郑飞 ;
邵运辉 ;
何钟佩 .
华北农学报, 2003, (03) :12-14
[9]   春小麦耐热性表现及其评价 [J].
陈希勇 ;
孙其信 ;
孙长征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43-49
[10]  
Core Genome Responses Involved in Acclimation to High Temperature1[C][W][OA][J] . Larkindale, Jane,Vierling, Elizabeth.Plant Physiology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