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
被引:24
作者:
陈江峰
董树文
邓衍尧
陈移之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合肥,合肥,合肥
来源:
关键词:
K-Ar表面年龄;
地壳隆起史;
大别山造山带;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3.01.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冷却年龄理论和大别造山带变质岩K-Ar表面年龄的平面分布,指出这些年龄既不代表岩石形成事件,也不简单地反映后期热事件,而代表岩石经剥蚀隆起温度下降到该矿物封度温度以来的时间,即反映地区的构造隆起历史。现有资料说明大别造山带整体在印支期开始隆起,但中部罗田—英山一带则隆起较快或地热增温率高,因而表现出年轻(燕山期)的表面年龄。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