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资源承载力角度探讨延安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被引:17
作者
郝俊卿
王雁林
樊根耀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环学院
[2]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3] 长安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
资源;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延安市;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4.02.004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 1 95 2~ 2 0 0 1年延安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1延安市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 ,是延安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延安市的综合承载力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 ,并且保持着下降的趋势。3延安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 ,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4针对上述问题 ,应采取调控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资源、控制人口增长等对策 ,以推进延安市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西部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段联合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2]  
延安年鉴.[M].董钢主编;延安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3]  
延安年鉴.[M].白生瑞;高希圣主编;延安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
[4]  
陕西五十年1949-1999.[M].陕西省统计局编;.三秦出版社.1999,
[5]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6]   50年来延安市县域经济差异发展变化探讨 [J].
郝俊卿 ;
吴成基 ;
王雁林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3) :60-64
[7]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J].
陈百明 ;
周小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5) :622-628
[8]   树立系统的资源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J].
郭培章 ;
杨荫凯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4) :9-12
[9]   21世纪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形势及战略措施 [J].
潘文灿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1) :9-13
[10]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J].
黄宁生 ;
匡耀求 .
经济地理, 2000, (02)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