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89
作者
陈瑞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程序失灵; 法律后果; 诉讼成本; 业绩考核; 法律传统; 司法体制;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7.06.011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刑事程序法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被规避和架空的问题。这种程序失灵的问题已经成为刑事诉讼制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造成刑事程序失灵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没有确立有效的程序性制裁和程序性裁判机制,某些法律程序的设计所带来的诉讼成本的投入超出了司法制度的最高承受力,办案人员为避免不利的考核结果而不得不主动规避某些法律程序,一些程序设计因为受到相互冲突的法律传统的影响而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形。不仅如此,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也对很多源自西方的程序设计的有效实施,构成了一种"瓶颈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5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律师建议稿与论证.[M].田文昌; 陈瑞华; 编著.法律出版社.2007,
  • [3] 立法札记.[M].顾昂然; 著.法律出版社.2006,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建议稿与论证.[M].陈光中; 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 [5] 模范刑事诉讼法典.[M].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6]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M].徐静村[等]撰稿;.法律出版社.2005,
  • [7] 程序性制裁理论.[M].陈瑞华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 [8] 问题与主义之间.[M].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9] 刑事审判原理论.[M].陈瑞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10] 新中国的诉讼、仲裁和国家赔偿制度.[M].顾昂然著;.法律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