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秧方式对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杨福孙
潘晓华
孙爱花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晚稻; 育秧方式; 秧苗素质; 产量;
D O I
10.13836/j.jjau.2004163
中图分类号
S511.3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晚稻秧苗素质及大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旱育延缓秧苗出叶速度,降低株高,单株分蘖数、茎基宽及叶面积等指标低于水育秧苗;(2)根系活力以盘育秧最强,发根数最多,旱育其次,水育最弱;(3)秧苗所带分蘖成活率及成穗率盘育秧最高,水育秧最小;(4)产量以盘育秧最高,旱育秧其次,水育秧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连作晚稻抛秧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研究 [J].
方继球 ;
谢新良 .
作物研究, 2000, (04) :9-11
[2]   水稻塑盘旱育秧机抛特点及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探讨 [J].
赵兴荣 ;
张海泉 ;
华国怀 ;
陆海华 ;
许锡兴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8, (01) :30-35
[3]   早稻旱育秧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 [J].
卢向阳 ;
彭丽莎 ;
唐湘如 ;
刘选民 ;
罗泽民 .
作物学报, 1997, (03) :360-369
[4]   水培条件下氮浓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分蘖发生的影响研究 [J].
蒋彭炎 ;
洪晓富 ;
冯来定 ;
徐志福 ;
方樟法 .
作物学报, 1997, (02) :191-199
[5]   水稻分蘖芽的环境敏感期研究 [J].
蒋彭炎 ;
马跃芳 ;
洪晓富 ;
冯来定 ;
史济林 ;
顾宏辉 .
作物学报, 1994, (03) :290-296
[6]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蔡建中 ;
苏祖芳 ;
凌励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6) :1-11
[7]   旱生植物绿色组织水分状况的研究 [J].
鲁作民 ;
刘家琼 ;
蒲锦春 ;
何济寰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0, (04) :23-27
[8]  
水稻旱育抛秧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J].朱新华;刘建平;濮家腾;张思源;.当代农业.1996, 01
[9]  
水稻简化栽培技术.[M].刘发和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0]  
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栽培技术.[M].郑华;屠乃美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