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气源分析

被引:56
作者
谢刚平
机构
[1]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关键词
烃源岩; 天然气; 雷口坡组;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地区海相层系除发育二叠系等烃源岩之外,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内部还发育一套潟湖相黑灰色泥微晶白云岩、灰岩烃源岩,其生烃强度为(10~40)×108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气源条件。通过对川西坳陷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储层沥青、天然气运移条件分析认为,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主力气源。龙门山前构造带PZ1井天然气高含H2S、δ13C2偏重(-26.4‰)、烷烃气碳同位素呈正序分布、δD1偏轻(-140‰),总体具混源气特征,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反映的母质演化程度介于二叠系和雷口坡组源岩之间,反映可能为二者的混源气,龙门山前通源断裂的发育为混源成藏提供了条件;新场构造带CK1井天然气微—中含量H2S、δ13C2偏轻(-33.2‰)、烷烃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δD1偏轻(-147‰),具油型气特征,其与雷口坡组烃源岩大致相当,反映主要来源于雷口坡组内部自身的烃源岩。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2+429 +4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四川盆地“新场运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杨克明 .
石油实验地质, 2014, 36 (04) :391-397
[2]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潜力 [J].
许国明 ;
宋晓波 ;
冯霞 ;
隆轲 ;
王琼仙 ;
石国山 ;
朱兰 .
天然气工业, 2013, 33 (08) :8-14
[3]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J].
宋晓波 ;
王琼仙 ;
隆轲 ;
许国明 ;
石国山 ;
冯霞 ;
邓强 ;
蔡左花 .
海相油气地质, 2013, 18 (02) :8-14
[4]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沉积与其顶部风化壳储层特征 [J].
唐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1) :42-47
[5]   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地质特征 [J].
杨克明 ;
朱宏权 .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 (01) :1-8
[6]   川西坳陷中段三叠系雷口坡组—马鞍塘组油气地质条件及有利勘探目标分析 [J].
许国明 ;
宋晓波 ;
王琼仙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 (02) :14-19
[7]   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周康 ;
王强 ;
乔永亮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 33 (04) :378-383
[8]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J].
肖芝华 ;
谢增业 ;
李志生 ;
马成华 .
地球化学, 2008, (03) :245-250
[9]   不同成因天然气的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进展 [J].
王晓锋 ;
刘文汇 ;
徐永昌 ;
张殿伟 ;
张建勇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2) :163-169
[10]   磨溪气田高成熟天然气的气源与运移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廷栋 ;
林峰 .
勘探家, 1998, (02)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