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的伦理学向度——对记忆危机的本土化再思考

被引:5
作者
赵静蓉
机构
[1] 暨南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记忆; 真实性; 伦理学; 记忆危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记忆危机最基本的表征就是记忆失真。在当下中国的社会语境中,基于记忆失真意义上的记忆危机,根源于一种民族性的集体无意识,即以"价值"取代"认知",以"记忆的善"取代"记忆的真",以"记忆的伦理学向度"遮蔽"记忆的科学向度"。中国记忆的伦理学向度是逐步形成的,它源自于对记忆的情感期待或意愿性选择,反映了记忆之私域与公域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记忆的政治功能。记忆研究在当下中国仍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文化记忆理论读本[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冯亚琳, 2012
[2]  
历史的真相[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阿普尔比 (Appleby, 2011
[3]  
文化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陶东风, 2011
[4]  
论集体记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著, 2002
[5]  
记忆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杨治良等编著, 1999
[6]  
Biographical research. Roberts,B.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2002
[7]  
Communicative and Cultural Memory. Jan Assmann. Cultural Memories:the Geographical Point of View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