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地区东昆仑-秦岭断裂系晚新生代左旋走滑历史及其向东扩展

被引:53
作者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张会平
施炜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东昆仑-秦岭断裂系; 走滑伸展; 走滑挤压; 拉分盆地; 新近纪; 第四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在TM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观测的基础上,描述了东昆仑断裂带东段活动形迹的组成和活动断层地貌特征,阐 述了甘南高原西秦岭地区新近纪拉分盆地的沉积-构造特征,提出了该区东昆仑-秦岭断裂系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伸展-走滑挤 压-走滑伸展的3个阶段的构造变形模式。指出,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东昆仑-秦岭断裂系以左旋走滑伸展活动为主,伴 随着西秦岭地区拉分盆地的形成和超基性火山岩群的发育。这期左旋走滑伸展活动向东扩展导致了渭河盆地新近纪引张应 力方向由早期的NE-SW向转变为晚期的。NW-SE向。上新世晚期以来(约3.4 Ma以前),东昆仑-秦岭断裂系以左旋走滑 挤压活动为主.导致早期拉分盆地的轻微褶皱变形,走滑挤压活动主要集中在东昆仑东段玛沁-玛曲主断裂带上。该期构造变 动持续到早更新世,它的向东扩展产生了广泛的地壳形变效应,包括青藏东缘岷山隆起带的快速崛起、华北地区汾-渭地堑系 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活动等。中、晚更新世时期,断裂系以走滑伸展变形为主,主要集中在东昆仑断裂带 东段3个分支上,地块向东挤出伴随着顺时针旋转。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羌塘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岩石圈剪切断层[J]. 许志琴,杨经绥,姜枚,袁学诚,李海兵,薛光琦,钱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2]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3]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4]   泥河湾组的时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 [J].
袁宝印 ;
崔久旭 ;
朱日祥 ;
田文来 ;
李容全 ;
王强 ;
严富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1) :67-73
[5]   论“榆社组”地层的时代归属及其环境变迁 [J].
何培元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 (02) :77-89
[6]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施雅风等 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