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46
作者
:
王冠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山东东营
王冠民
钟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山东东营
钟建华
机构
: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山东东营
来源
:
地质论评
|
2002年
/ 03期
关键词
: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
构造沉积;
裂谷;
残余弧后盆地;
西藏;
D O I
:
10.16509/j.georeview.2002.03.013
中图分类号
: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端,横跨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三叠纪—侏罗纪期间,其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大陆初始裂谷(T)、原洋裂谷(J1)、残余弧后盆地(J2—J3)阶段。初始裂谷阶段的拉张是呈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由东向西进行的,逐渐形成地堑式原洋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南部新特提斯洋壳开始北向俯冲,产生的区域挤压应力使原洋裂谷逐渐封闭,裂谷盆地的小洋壳表现出以南向俯冲为主的双向式俯冲,同时伴生区域热沉降,盆地具残余弧后盆地的性质。该阶段,羌南地区发育碳酸盐岩为主的稳定陆缘沉积,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部则形成广泛南超的近源碎屑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夏代祥;刘世坤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2]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M].中-英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队编写;.科学出版社.1990,
[3]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M].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文集编委会编;.地质出版社.1983,
←
1
→
共 3 条
[1]
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夏代祥;刘世坤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2]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M].中-英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队编写;.科学出版社.1990,
[3]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M].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文集编委会编;.地质出版社.198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