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

被引:19
作者
杨志强 [1 ,2 ,3 ]
机构
[1] 日本东京大学
[2] 日本学术振兴会
[3] 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苗; 苗族; 华夷之辨; 非苗化现象; 他者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51 [民族起源、发展、变迁];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苗族在中国素以历史悠久、苦难深重的民族而闻名。然而,事实上这一印象是进入近代以后才形成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苗族最初作为近代民族集团诞生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具体探讨了在前近代时期,曾经是南方是非汉系族群泛称的"苗",在20世纪初叶兴起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是如何作为近代民族集团的"苗族",首先在汉文化这一"他者"的语境中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百苗图校释.[M].李汉林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2]  
人群代码的历时过程.[M].杨庭硕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  
贵州简史.[M].范同寿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4]   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J].
孙隆基 .
历史研究, 2000, (03) :68-7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