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广西岩溶地貌

被引:4
作者
王映文 [1 ]
机构
[1] 广西农学院土壤教研室
关键词
岩溶地貌; 东向; 分带性; 喀斯特地貌; 棕色石灰土; 褐色石灰土; 石灰岩土; 溶蚀平原; 碳酸盐岩; 化学岩; 峰丛; 残丘; 流水作用; 演化模式; 风化剥蚀; 平面分布; 广西; 岩溶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西的地壳发展历史,自泥盆纪至二叠纪,沉积建造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数千至上万米,各地厚度不一,其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且地处低纬,具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17—23℃,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毫米,比我国或世界平均降雨量均高出一倍多。在岩溶地貌的气候成因分类上称为热带岩溶,不论是地表或地下岩溶都特别发育,尤以桂林山水闻名于世,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岩溶地貌在振兴广西经济中,不仅是一项富裕的旅游资源,而且对工程建设、矿业开发、工农业用水和农业上因土种植、因土施肥都有密切的关系和研究价值,并引起有关部门和岩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发表了许多论著。但迄今对诸如下面的问题还有不同的认识:1.广西各种岩溶地貌类型在平面上是否有分带性?有人将广西境内的岩溶区分为三个大致成北东向的岩溶地貌带;有人却认为峰林和峰丛无论在乎面上或垂向上都是相间分布的,很难建立严格的分带性和演化系列。2.关于各类岩溶地貌的演化模式,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较多的人认为存在一个由峰丛到峰林,再由峰林到孤峰的逐步演化过程,代表岩溶发育从不成熟到更成熟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峰林地形 [J].
袁道先 .
南方自然资源, 1984, (00) :79-86
[2]  
岩溶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 任美锷, 1983
[3]  
广西自然地理知识[M].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廖文新, 1979
[4]  
中国岩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 著, 1979
[5]  
地貌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大学地理系等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