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缺血─再灌流大鼠肠源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7
作者
吕艺
黎君友
晋桦
姜小国
陆莲荣
盛志勇
机构
[1] 北京解放军医院烧伤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缺血—再灌流; 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内毒素; 氧自由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29.28 [];
学科分类号
100101 ;
摘要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肠源性INFα和IL-6 表达的规律并探讨介导肠源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因素。方法:采用RT—PCR和RIA 的方法检测了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小肠组织TNFα和IL6m RNA表达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并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肠静脉血浆LPS浓度。结果:正常情况下小肠TNFα和IL~6m RNA仅有少量表达,肠缺血1h~1.5h,表达已开始增加,再灌流0.5h~1h,表达至峰值,与肠静脉血浆内毒素(LPS)浓度及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表达增加的高峰略早于血浆LPS峰值而晚于组织MDA含量的增加。结论:肠缺血—再灌流时,肠道是早期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的重要器官,在诱发SIRS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原发的缺氧、氧自由基生成及通过受损肠壁的LPS可能均参与介导小肠炎性介质的表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过氯酸新法预处理血浆定量检测微量内毒素的鲎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J].
姚咏明 ;
田惠民 ;
王亚平 ;
于燕 ;
施志国 ;
盛志勇 .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3, (01)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