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后半程竞走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李建臣 [1 ]
吴玲敏 [2 ]
机构
[1] 首都体育学院技术学部
[2] 湖南工程学院
关键词
20km; 竞走; 女子; 优秀运动员; 运动学; 技术分析; 中国;
D O I
10.16470/j.csst.2007.04.011
中图分类号
G821 [竞走];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参加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女子20km比赛前8名运动员后半程中一个复步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后半程中,运用的是步长较短,步频较快的技术风格;腾空时间总体上处于犯规时限的下限,膝关节从着地瞬间直至垂直支撑面保持了可见的伸直状态,但在最后冲刺阶段,膝角出现了模糊伸直过程;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头顶位置上下起伏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水平,这既与踝关节后蹬伸展离地时机偏早、用力动作不充分有关,也与着地瞬间摆动腿前摆后的前伸着地动作不够积极有关。在注意后蹬动作的同时,还应强化摆动腿积极的前摆着地动作。躯干倾角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左、右腿蹬伸用力不均衡造成身体重心左、右偏差较大的情况容易导致动作外观不稳定而被判罚技术犯规。我国运动员肩髋扭转角度较小是导致步长相对较短的一个重要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67 +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我国竞走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实力分析 [J].
王林 ;
沈信生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2) :1701-1703
[3]   我国现役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关键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J].
宗华敬 ;
蔡锡元 ;
沈连国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1) :19-20
[6]   中国竞走项目失利原因探析 [J].
张瑛 ;
宋涛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63-64
[7]   巴黎世锦赛中国竞走失利原因的探讨 [J].
陈锴 ;
宋爱玲 .
湖北体育科技, 2004, (02) :215-217
[8]   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 [J].
张德荣 ;
魏统朋 ;
陈亮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4) :78-80
[9]   1990-2008年世界及中国竞走成绩发展态势及预测研究 [J].
张晖 ;
陈波 ;
刘勇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6) :52-54
[10]   我国男子竞走后备运动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J].
聂东风 ;
吴玲珍 ;
王君侠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2)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