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地区国别研究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被引:21
作者
陈岳
莫盛凯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地区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地区研究与国际关系学科一道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两大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性大国地位和实力在知识领域的重要体现。历史上,一国地区研究的发展轨迹及其兴衰往往也是其大国地位起落的重要标志。与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在过去30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的地区研究发展明显滞后。加强地区研究既是新时期我国对外战略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国际关系学科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进一步暴露了其不足。本文认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外语教学与国际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的严重脱节、专业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两只力量研究倾向的明显背离以及国家公派留学在资助派出人员的规划设计方面的失衡是造成这种滞后的主要原因,并建议以强化外语学习硬性要求、提供更多语种选择,扩大专业融合力度、允许个性化培养需求,加强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实现理论政策并重和适当调整公派留学项目结构四项举措深化地区国别研究以推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再上新台阶。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冲突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J].
孙德刚 .
西亚非洲, 2015, (04) :79-98
[2]  
“一带一路”:祈愿审慎[J]. 时殷弘.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07)
[3]   关于中国对外战略优化和战略审慎问题的思考 [J].
时殷弘 .
太平洋学报 , 2015, (06) :1-5
[4]   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J].
阎学通 .
国际问题研究, 2014, (05) :102-128+130
[5]   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转向”的意义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12) :181-198+208
[6]   美国大学区域研究:发展、影响及争论 [J].
刘宝存 ;
孙琪 .
比较教育研究, 2013, 35 (11) :49-54
[7]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J].
唐世平 .
当代亚太, 2009, (05) :4-31
[8]   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 [J].
任晓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87-98
[9]  
学术界何以有负于国家:区域研究的衰落[J]. F.福山.国外社会科学. 2005(03)
[10]   国际关系学、区域研究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使用IPE批评理论研究中国的问题 [J].
熊·布思林 ;
庞中英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3) :62-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