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中国2000—2010年耕地低效转化的空间特征
被引:6
作者:
张冰琦
[1
,2
]
郭静
[1
,3
]
于溪
[1
]
李强
[1
]
陈晋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2] 九州大学工学府环境社会部门
[3] 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耕地低效转化;
GlobeLand30;
空间特征;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耕地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用地类型转化具有多重社会及生态效应。论文首先将耕地向草地、灌丛地和裸地的转化定义为"耕地低效转化",然后以Globe Land30为基础,提取2000—2010年的低效转化耕地,并结合耕地资源禀赋和地形条件,从多尺度、多角度深入揭示了我国耕地低效转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的耕地低效转化率仅为1.50%,但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极不均衡;2)耕地低效转化依照地势的三级阶梯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转化问题最为严重,但耕作条件好、原有耕地比例高的东部地区,耕地低效转化水平一般较低;3)耕地低效转化率大体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会受到地形复杂度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30 / 1243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