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28
作者
郜红建
蒋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关键词
农药; 结合残留态; 土壤; 生物效应; 环境效应;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4.03.038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土壤中农药结合残留态的形成,导致其活性暂时降低,但并未从土壤中消失,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又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并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质量。文章论述了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的定义、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老化和释放过程及机制。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主要通过吸附过程、化学反应及物理镶嵌等作用而形成,其形成过程受农药的结构和化学特性、土壤理化性质、环境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影响。老化是化合物和土壤组分紧密结合,减少被普通提取方法提取出来的数量,降低了化合物的生物有效性。同时老化的物质在土壤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又重新释放到土壤溶液中或进行矿化,此过程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机制或生物化学作用而发生。重新释放到环境中的结合残留态农药又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可能被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所吸收,并沿食物链富集和放大或进入水体污染水产品和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威胁人体健康。文章还分析了土壤结合残留态农药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此问题今后研究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2+413 +4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土壤结合态农药残留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J].
汪立刚 ;
蒋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3) :376-379
[2]   土壤中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J].
沈东升 ;
方程冉 ;
周旭辉 .
土壤学报, 2002, (05) :714-719
[3]   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J].
杨肖娥 ;
余剑东 ;
倪吾钟 ;
朱诚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04) :3-9
[4]   农药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Ⅰ:毒性效应 [J].
严国安 ;
沈国兴 ;
严雪 ;
彭金良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5) :96-106
[5]   化学定时炸弹与农药结合残留 [J].
范志金 ;
艾应伟 ;
张利昌 ;
陈政和 .
世界农业, 1999, (08) :38-40
[6]   土壤中结合态农药环境毒理研究进展 [J].
苏允兰 ;
莫汉宏 ;
杨克武 ;
安凤春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3) :46-52
[7]   土壤中结合残留农药的研究方法 [J].
郭江峰 ;
孙锦荷 .
农业环境保护, 1996, (06) :270-273+289
[8]   14C-绿磺隆的土壤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 [J].
陈祖义 ;
程薇 ;
成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2) :78-83
[9]   我国农药的生产,使用状况及其污染环境因子分析 [J].
华小梅 ;
单正军 .
环境科学进展, 1996, (02) :33-45
[10]   氟乐灵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J].
安琼 ;
陈祖义 .
环境科学学报, 1993, (03) :29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