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趋同的实证分析

被引:15
作者
孙久文
邓慧慧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趋同; 京津冀经济增长; 结构变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根据区域趋同基本理论,采用新古典方法,运用Barro和Sala-I-Martin趋同模型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σ趋同和β趋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差距以及北京、天津显著的综合区位优势是造成京津冀区域趋异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 [J].
覃成林 .
人文地理, 2004, (03) :36-40
[2]   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 [J].
罗仁福 ;
李小建 ;
覃成林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1) :73-80
[3]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4]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
[5]   我国地区经济的收敛与增长决定力量:1978~1997 [J].
刘木平 ;
舒元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5) :11-16
[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31-37